(期货直播室)苯乙烯大跌!成本端坍塌,需求持续低迷,市场底在何方?
发布时间:2025-11-21
摘要: "又跌了!"看着苯乙烯期货盘面那根刺眼的大阴线,老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。作为从业二十年的资深贸易商,他清楚地记得,上一次见到这样流畅的下跌,

"又跌了!"看着苯乙烯期货盘面那根刺眼的大阴线,老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。作为从业二十年的资深贸易商,他清楚地记得,上一次见到这样流畅的下跌,还是在三年前那个难忘的冬天。

仓库里,上个月高价囤的货还在那里堆着,按现在的市场价格算,每吨已经亏了快一千元。手机微信群里,供货商还在不停地报价,可下游的塑料厂、家电厂,问价的都少,更别说下单了。

这波下跌,来得又快又急,让很多人都措手不及。

一、 跌跌不休:市场到底怎么了?

现货市场:有价无市成常态
"现在报价都没什么意义,"华东某大型贸易商的张总苦笑着说,"昨天报8900,今天直接8750,就这样还找不到买家。下游都是'买涨不买跌',越跌越不敢买。"

期货市场:空头气氛浓厚
盘面上,空头占据绝对主导。每次小幅反弹,都会引来更大的抛压。技术面上,多个关键支撑位接连失守,市场信心已经相当脆弱。

产业链:陷入恶性循环
上游还在坚持报价,中游贸易商拼命去库存,下游工厂按需采购——整个产业链似乎陷入了一个"跌价→去库存→再跌价"的负向循环。

二、 抽丝剥茧:成本端为何"坍塌"?

1. 纯苯:价格支撑不再
作为苯乙烯最直接的原料,纯苯价格的持续下跌,直接动摇了苯乙烯的成本支撑。

"现在纯苯的跌幅比苯乙烯还大,"某石化企业销售王经理透露,"以前纯苯紧张的时候,我们还要到处找货,现在都是供货商主动上门,价格也好商量。"

2. 乙烯:外盘价格走弱
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影响,乙烯价格也出现明显回调。双重原料的压力下,苯乙烯的成本线不断下移。

3. 油价:震荡下行添压力
虽然油价波动相对温和,但整体重心下移的趋势,还是给整个化工品市场带来了压力。

三、 需求端:为何持续"躺平"?

1. EPS(发泡聚苯乙烯):旺季不旺
"往年这个时候,建筑工地都在赶工,我们的EPS板应该供不应求才对。"一家EPS工厂的负责人摇头叹息,"可现在,房地产这个样,我们的订单少了四成还不止。"

2. PS(聚苯乙烯):家电需求疲软
"空调、冰箱、电视,哪个销量都不如往年,"某PS制品厂采购经理坦言,"终端卖不动,我们这些上游的怎么能好?"

3. ABS:汽车、电子支撑有限
虽然汽车和电子行业相对好些,但独木难支,无法扭转整体需求疲软的局面。

四、 供应端:压力依然存在

1. 开工率居高不下
尽管价格持续下跌,但主要生产装置的开工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。

"现在停车损失更大,"某工厂生产负责人解释,"只要现金流还能打平,我们就得继续生产。"

2. 新产能陆续投放
今年还有多套新装置计划投产,虽然部分项目可能推迟,但供应增加的大趋势不会改变。

3. 进口货源冲击
外盘价格走弱,进口窗口偶尔打开,也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冲击。

五、 产业链众生相

贸易商老王的困境:
"我现在是'夹心饼干',上游催着提货,下游不要货,银行还在催贷款。"老王苦笑着展示他的仓库数据,"库存周转天数从原来的15天变成了现在的45天,资金压力太大了。"

下游工厂张总的抉择:
"我们现在改变了采购策略,"张总说,"以前都是备一个月的货,现在最多备一周。价格天天跌,多备一天就多亏一天。"

生产企业的坚守:
"虽然现在很困难,但我们相信这只是周期的一部分,"某大型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,"我们在利用这个机会优化客户结构,淘汰一些信用不好的客户。"

六、 市场底部在哪里?

1. 成本支撑分析
按照现在的原料价格测算,非一体化装置的成本线大约在8500-8600元/吨附近。如果价格继续下跌,这些装置可能会选择减产或停车。

2. 供需平衡测算
根据业内估算,当前的市场供需缺口大约在5-8%。要么需求回升,要么供应减少,市场才可能重新平衡。

3. 可能的见底信号

  • 生产装置大规模停车检修

  • 下游出现集中补库行为

  • 宏观政策出现重大利好

  • 原油价格强势反弹

七、 未来走势展望

短期(1-2周):
预计继续探底过程,期间可能会有技术性反弹,但难改弱势格局。重点关注8500-8600区间的支撑情况。

中期(1-2个月):
如果成本端能够企稳,且需求出现季节性回升,市场可能会在当前位置构筑阶段性底部。

长期(3-6个月):
行业洗牌不可避免,部分高成本产能可能退出市场。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。

八、 给不同参与者的建议

对于生产企业:

  • 合理安排检修,调节市场供应

  •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,分散风险

  • 加强与下游的战略合作,共渡难关

对于贸易商:

  • 控制库存水平,加快周转

  • 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

  • 保持现金流安全,留足弹药

对于下游工厂:

  • 建立弹性采购策略,小批量多批次

  • 关注替代原料的机会

  • 与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

对于投资者:

  • 不轻易抄底,等待明确信号

  • 关注行业龙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

  • 把握行业整合带来的机会

九、 危机中的机遇

每一次行业深度调整,都蕴含着新的机遇:

1. 行业整合机遇
"这个时候,正是我们优化供应商的好时机,"某大型下游企业采购总监表示,"以前一些小的供应商,产品质量不稳定,现在我们可以集中向头部企业采购了。"

2. 技术升级动力
价格倒逼机制下,企业更有动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,提升竞争力。

3. 市场格局重构
本轮调整结束后, surviving 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话语权。

结语:在寒冬中积蓄力量

深夜十一点,老李还在办公室里研究行情数据。窗外是繁华的都市夜景,而他的心里却装着整个苯乙烯市场的起伏。

"做化工这么多年,我经历过好几次这样的周期了。"老李平静地说,"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,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,还有2015年那波大跌...每一次都觉得熬不过去了,但每一次,我们都挺过来了。"

他打开电脑,开始整理客户资料:"现在正是维护客户关系的好时候。等行情好转,这些信任都是最宝贵的财富。"

在这个特殊的时刻,也许我们应该:

  • 保持冷静: 市场永远在波动,恐慌解决不了问题

  • 积极应对: 主动调整策略,适应市场变化

  • 坚定信心: 中国制造业的基本盘还在,需求总会回来

寒冬虽至,春归有期。对于能够活下来的企业而言,下一个春天,必将更加灿烂。


本文基于市场公开信息整理,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市场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。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化名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。

标签:
    三板头条 企业调研 项目专题 问答专题
推荐项目更多
行业解析 政策解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