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第三季度,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突破三个月震荡箱体,WTI与布伦特原油双双站上90美元关口。这波行情的核心驱动力,源自全球能源消费市场呈现的"三叉戟"式复苏信号。
经济回暖激活用油刚需国际能源署(IEA)最新月报显示,全球原油日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20万桶,创下1.02亿桶/日的历史峰值。中国制造业PMI连续四个月站上荣枯线,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超预期达到2.4%,欧元区服务业扩张速度创12个月新高,三大经济体同步复苏彻底扭转了上半年"需求疲软"的市场预期。
航空煤油消费量成为亮点,全球航班数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8%,带动航油日消耗量突破700万桶。
库存数据释放紧缺警报美国能源信息署(EIA)周度报告引发市场震动:全美商业原油库存骤降1045万桶,降幅远超分析师预期的300万桶,库欣交割库存量逼近2400万桶的运营警戒线。更值得关注的是战略石油储备(SPR)补库进程受阻,原定300万桶的采购招标仅完成60%。
大西洋两岸浮仓库存同步缩减,北海地区油轮待卸量较上月减少42%,实物市场紧张程度可见一斑。
资本流动暗藏价格密码CFTC持仓报告揭示机构动向:基金经理持有的WTI净多头头寸激增至28万手,创2022年6月以来新高。期权市场出现异动,行权价100美元的看涨期权未平仓合约两周内暴增3倍。新加坡纸货市场跨月价差持续走阔,近月合约较次月溢价升至1.8美元/桶,逼空行情特征逐渐显现。
当需求复苏遇上供应收缩,原油市场的天平正在发生微妙倾斜。OPEC+减产执行力度的超预期兑现,叠加地缘政治风险的持续发酵,为油价上行注入双重催化剂。
产油国联盟展现价格意志沙特自愿减产100万桶/日的措施将延续至10月,俄罗斯同步削减30万桶/日出口量,两大巨头合计控制着全球15%的原油贸易流。卫星监测数据显示,沙特原油出口量已降至2021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,俄罗斯波罗的海港口装船量环比下降12%。
更关键的是,OPEC+成功将减产执行率提升至117%,尼日利亚、安哥拉等传统"减产困难户"的履约率首次突破90%。
地缘扰动升级风险溢价霍尔木兹海峡紧张局势再度升温,伊朗革命卫队近期扣押两艘涉嫌走私油轮,导致该水域战争险费率飙升47%。利比亚最大油田Sharara因武装冲突停产,导致日产量骤降30万桶。委内瑞拉与美国临时石油贸易许可即将到期,重油供应缺口可能扩大至50万桶/日。
这些事件推动原油风险溢价从2.5美元/桶攀升至6美元,创年内新高。
技术面与基本面的共振效应从月线图观察,WTI原油已突破长达15个月的对称三角形整理形态,MACD指标在零轴上方形成金叉,周线级别的上升通道保持完好。基本面与技术面的双重突破,吸引CTA策略基金大举建仓,算法交易助推价格形成正反馈循环。不过需警惕市场过热风险,RSI指标触及70超买阈值,且期货未平仓合约增幅(15%)落后于价格涨幅(22%),显示部分空头开始止损离场。
当前市场正处于"现实强于预期"的阶段,炼厂检修季结束后的补库需求与北半球冬季取暖用油高峰形成接力。建议投资者关注90-95美元区间的多空博弈,若库欣库存继续下滑至2000万桶临界点,不排除出现阶段性挤仓行情。但需防范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带来的系统性风险,以及美国页岩油厂商在85美元上方可能启动的套保操作。